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般涅槃经》的佛性论(3)

    无所畏、大悲三念处 ,一切众生悉有三种。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(注108)《大正藏》卷 12,页 526 上。 明藏“亦苦亦乐, ...下。 79 页    十无畏、三念处等都是佛的功德。 三念处又作三 念住 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145466.html
  • 佛法非宗教、非哲学、为今时所必需

    一毫理性之批评者是也。佛法异此。无上圣智,要由自证得来,是故依自力,而不纯仗他,依人说话,三世佛冤,盲从迷信,是乃不可度者,瑜伽师地论发心,自力因力难退,他方便力易退是也。然或谓曰,汝言佛法,...所以宗教哲学二名都用不著。佛法就是佛法,佛法就称佛法。   次言义,云何说佛法非宗教耶。答,世界所有宗教,其内容必具四个条件,而佛法都与之相反,故说佛法非宗教。何者为,第一,凡宗教,皆崇仰一神或多数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2745655.html
  • 追寻无瑕甘露 (2)

    证悟教理、具大慈悲、勇敢无畏、宽大包容、无有厌疲、言语善巧;第二种具有种功德:显密精通、具有智慧判断他人恶习之、行作善行、具指出他人烦恼障之并指导对治法门;第三种则至少须具有两种功德:了解大乘法教...业障最重要的是要清净我们的发心,以及由于五毒所造作的诸种恶业,例如五无间罪等。我们可藉清净自己:忏悔、对治力、舍弃,以及依止力。  忏悔即反省自己已无止尽地造了多少恶业、受了多少苦,并认清远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746506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的忏悔观上(上)

    下士道的“深信业果”中,引用《法经》的说法,认为通过忏悔,能够对治已作的定业,何况不定业。  第一、破坏现行,对过去无始以来所造诸恶业,生起追悔之心;就如我们和某人结怨之后,真诚地向对方表示歉意...的出家生活。受此戒的,近于僧伽或阿罗汉而住,所以叫近住戒。八关斋戒是,(一)不杀生;(二)不盗;(三)不淫;()不妄语;(五)不饮酒。此五支,与五戒相同;但不淫戒,在受戒的期限内,禁止正常的夫妻生活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446622.html
  • 无著的学说

    真实的第三至得道清净。闻熏习和解性----阿黎耶识和合,以解性为所依,故解性即含有如来藏心的意义。而且入此唯识观者,是可得福慧二资粮,圆满二资粮,但须具有:(一)大乘多闻熏习相续的因;(二)承事无量诸佛得善知识;(三)入决定信乐正位思维;()成熟二资粮的修习增长善根依止力。具此,就是瑜伽行者;同时亦是指示著16页从十信到十回向的位置,尤其是指著十回向。行者入唯识观,对于大乘法相不生意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6.html
  • 欧阳竟无:瑜伽师地论解题

    为初聚六事。次聚瑜伽。有其七事。。作意依缘。学修及果。次第说七。是中有想修。有三十七菩提分修。为瑜伽修。应勤修学。是为次聚七事。三聚杂义。有其事如是三聚诸多妙义。是为二持补特伽罗瑜伽说三学...瑜伽师之地论。  师摄论尽,论摄师尽,持业释,曰瑜伽师即地论。  将叙瑜伽,略举义:一曰、五分以叙事。二曰、十要以提纲。三曰、十支以畅义。曰、十系以广学,而以绪言终焉。   2 五分弟二  1 云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847360.html
  • 略述北传四部《阿含经》

    早期结集者。本经法句大多简明,在实践上的修行法门,列有念住、正勤、五根、五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、入出息念等道品。经由佛陀及弟子对话中,显现出双八辈的差别,依八众而说“众相应”,使在家、出家、男女...观察五根,得证阿罗汉,乃至得成正觉。  (5) 相应:记述佛陀所说二、三……乃至十。  (6) 觉支相应:叙说七觉支为不退法、善积聚,修习七觉支可去除五盖,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...

    石颖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050839.html
  • 玄奘大师所传的唯识佛法的特点(2)

    “菩萨发心由种缘、因、而能发心。言缘者:一、见诸佛菩萨有不思议神变威力。或从可信闻如是事。既闻是已,于大菩提深生信解,因斯而发大菩提心。二、虽不见闻佛及菩萨神通功德,于菩萨藏闻已深信,为得...已,便作是念:大浊恶世于今正起,诸随烦恼之所恼乱,能发下劣声闻心者,尚难可得,况于无上正等菩提能发心者,我当应发大菩提心,令此恶世无量有情随学于我起菩提愿,由见恶世发心难得增上,故发菩提心。言因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361681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叙

    所作成办、五停心、五善巧、禅、四谛,如是说所缘事。谛定神变,说教授事。三学三根,及三解脱,正说学事。十想对治,说随顺学法事。是为初聚六事。次聚、瑜伽,有其七事。,作意依缘,学修及果,次第说七...师,非他论,依主释,曰瑜伽师之地论。师摄论尽,论摄师尽,持业释,曰瑜伽师即地论。将叙瑜伽,略举义:一曰五分以叙事,二曰十要以提纲,三曰十支以畅义,曰十系以广学,而以绪言终焉。  五分第二  且初、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262297.html
  • 澄观的佛性思想

    众生身,二国土身,三业报身,四声闻身,五缘觉身,六菩萨身,七如来身,八智身,九法身,十虚空身。二就佛上自有十身:一菩提身,二愿身,三化身,持身,五相好庄严身,六威势身,七意生身,八福德身,九法身,十...乘全在汝矣!”(注2)这样的话,表达出他对澄观弘传华严宗义的期许。虽然三十四岁的时候,他曾经讲传过《华严经》,但应该是感到尚且有所不足,所以未及讲完,便又出参学。(注3)一直到了三十九岁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465964.html